fbpx

太害羞?太膽小?為什麼孩子在外面都不說話?–認識「選擇性緘默症」

太害羞?太膽小?為什麼孩子在外面都不說話?–認識「選擇性緘默症」

                                                 /澄田心理治療所所長 臨床心理師黃凱祺

澄田心理治療所 選擇性緘默症

 

 

 

 

 

 

 

 

 

 

 

 

 

 

 

 

 

 

 

 

 

 

「孩子在家明明就很活潑,不知道為什麼到外面就不講話了?」
「老師說幾乎沒看過孩子在幼稚園內說話,僅看過一兩次短暫回應同學而已。」
「孩子明明看起來就玩得很開心,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開口。」

        在臨床上,有一些來診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因為太害羞了,所以到外面都不講話,有時更像是被嚇到了,整個僵住沒反應;有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外面明明就玩得很開心,跟其他孩子的互動頻繁,但就是不願意講話;有的家長表示,孩子能夠上台表演話劇(不需要說話的角色)、演奏樂器,但在外幾乎都不說話,就連阿公、阿嬷、叔叔、阿姨都不叫;也有家長表示,孩子從不跟外人說話,一旦出了家門,不僅不理會外人,連跟家人說話都變成了氣音或奇怪的喉音;更有的家長表示,孩子除了跟家人能夠自在說話外,在外僅能跟同齡或比自己年幼的孩子互動和對話。

您的孩子也有上述的困擾嗎?

根據DSM-5(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的診斷準則為:
A.持續地無法在預期要說話的特定社交場合(例如:學校)中說話,儘管在其他場合是可以說話的。
B.此困擾會妨礙學業或職業的成就或其他社交上的溝通。
C.此困擾的期間持續至少一個月(不限入學的第一個月)。
D.不能說話的原因無法歸因於對社交場合所須使用的言語缺乏了解或感到不適。
E.此困擾無法以溝通障礙症〔如兒童期初發型語暢障礙症(childhood-onset fluency disorder)〕做更好的解釋,且不僅只是發生在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思覺失調症、或另一精神病症的病程中。

        若您的孩子在家能與家人自在地對話互動,但當遇到較不熟悉的對象或處於較不熟悉的環境時,有僵住不反應、不說話或僅能以微弱的聲音回應家人,而此「不說話的情形」已經造成學習、社交等日常生活的困擾(如:有發展遲緩問題,因無法自在說話而無法與早療老師互動;在學校都不說話導致口語練習的機會很低,也難與同學往來互動等),孩子可能就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困難。
建議主動向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臨床心理師等專業人員尋求諮詢或近一步的心理治療。

#選擇性緘默症
#Selectivemutism
#澄田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黃凱祺
#兒童心理治療
#早期療育
#親職諮詢
#心靈手札

發表迴響

Call Now Button